乙状结肠扭转

这是一种乙状结肠由于某些原因围绕肠系膜扭转致使内容物难以通过或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可能导致出血、坏死以及穿孔等症状的疾病。需要在血液循环有望恢复期间采取应急处理。

该病在所有肠梗阻疾病中的占比不足10%,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多见于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或精神疾病患者,但在乙状结肠冗长(乙状结肠较长)、肠道固定不良(结肠不固定,悬挂在肠系膜上)或处于孕期的情形下,年轻人亦可能发病。

image.png


症状

出现腹胀、强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进入伴有恶心、呕吐的
休克状态。如果便秘的老年人自诉腹痛、恶心等,并且腹部明显隆起,此种情况便可能是乙状结肠扭转。


病因

先天性因素有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系膜冗长症、肠旋转异常等,后天性因素有慢性便秘、连续服药、术后粘连、怀孕、年老以及因精神疾病服药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脂肪减少,脏器变得容易移动。由于脏器移动,紧张的肠道变得松弛,经常性便秘、肠道冗长、慢性肠系膜炎等相继发生,从而导致乙状结肠扭转的发病。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一般认为此病与服用精神药品所致的肠道
蠕动停滞、或难以感受到便意和疼痛有关。


检查

通过X线检查、CT检查以及造影检查等确认肠道形状或状态的变化,以便找出肠扭转的部位。通过大肠内窥镜检查来确认肠粘膜的情况、狭窄状态及可否通过。


腹部X线平片检查:
确认是否有明显扩张的倒U字形气体影或呈巨大咖啡豆征扩张的气体影。


腹部CT检查:
可确认到部分肠系膜呈漩涡状。同时确认是否有穿孔。


灌肠造影检查:
可确认到乙状结肠像鸟嘴或笔头一样逐渐变细。


大肠内窥镜检查:
观察粘膜情况(
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出血、坏死等),确认是否有循环障碍以及内窥镜能否通过。通过狭窄部位之后,可观察到明显扩张的肠道。


血液检查:
根据白细胞计数等数据判断炎症所见。


治疗

内窥镜可以通过且未发现粘膜坏死的情况下,可进行内窥镜复位治疗。在内窥镜无法通过或内窥镜复位治疗未成功的情况下,也会施行紧急开腹手术。


内窥镜复位治疗:
在吸引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进行减压的同时,在X线透视下将内窥镜插入,从而消除扭转。
虽然内窥镜复位治疗的成功率高达75~90%,但短期内复发的情况也很多,为了防止复发,有时也会施行乙状结肠切除术。


开腹手术:
在有腹膜刺激征、肠道粘膜发现坏死、溃疡以及出血等的情况下,肠道存在穿孔的危险,因此应中止内窥镜整复,通过开腹手术紧急进行扭转复位或切除乙状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