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粪便隐血检查

在大肠癌中,排便时粪便接触到大肠粘膜上形成的癌肿会导致出血,因此粪便上可能会附着血液。粪便隐血检查通过使用采便棒刮取粪便表面,来发现混在粪便中的出血。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在无自觉症状的患者中早期发现癌症,一般在40岁以上人群的大肠癌筛查中广泛应用。

在粪便隐血检查结果呈阳性(+:有出血反应)的情况下,为了确认有无疾病,必须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如果因粘连等原因而难以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时,也可以进行X线灌肠检查。


结肠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使用内镜或端头装有CCD摄像头的电子镜头对消化器官黏膜进行直接查看的检查方式。

可对病灶部位进行直接察看则是内镜检查的最大特点。从病灶的位置以及大小、扩散情况到表面形状(隆起或凹陷)、病灶颜色及数量、甚至浸润深度都可以由此进行观察诊断。除此以外还有色素内镜检查,即通过使用色素染料寻找不易被发现的平坦型病灶的方法。

另外内镜检查还有一显著优点就是可直接采取细胞组织(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这对诊断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内会存有短则一天长则二到三天的大便,因此检查前需要将肠道清空。一般情况下,先服用清肠药,待肠道清洁干净后将结肠镜从肛门插入肠内,然后通过显示器对肠黏膜表面进行观察。如发现疑似大肠癌、大肠息肉、大肠炎症时,则需局部取活检。由于80%的中晚期大肠癌都属于溃疡型癌症,因此中晚期大肠癌都会以肿瘤中心合并溃疡的方式出现。

但是,在难以掌握整体状况并且因癌症导致肠管过窄时则无法进行插入.如果是体积较大的肿瘤还会容易因摩擦而引发出血。

除此以外,为了了解癌在黏膜下层扩散的程度,有时还会使用大肠超声内镜进行检查。

blob.png


钡剂灌肠检查

将钡剂与空气注进肛门后,对粘着在大肠上的钡剂进行X光拍照的检查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各种大肠疾病的诊断,可从大肠形状、大小、内径、位置、黏膜状况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大肠的轮廓都较为圆滑。相反带有肿瘤的大肠会出现肠壁变形、黏膜纹理异常等现象。钡剂灌肠检查缺点是倘若出现带有病变的盲肠、直肠、乙状结肠发生重叠或钡剂积存过多时容易发生病变被遗漏的可能性。

image.png


直肠指诊、肛门直肠镜检查

当医疗机关接受诊断并且根据排便出血以及便潜血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大肠癌时,则会使用直肠指诊、肛门直肠镜检查、直肠镜检查进行确认。

直肠指诊是医生戴上手套并涂上麻醉润滑油后,在肛门内10cm左右深度的直肠内进行触诊的一种方法。80%直肠癌通过直肠指诊都可以被检查出来。除直肠癌外,对膀胱、子宫、卵巢、前列腺的异常也可以进行检查。直肠指诊时相对柔软的为良性息肉,如已成结节块、粘有含血粘液性分泌物时则需要继续详细检查。

肛门直肠镜检查则是将10cm左右的金属的筒状肛门镜插入直肠内进行查看的一种检查方式。


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

CT检查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全方位照射,将反馈回来的数字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的一种诊断方式。虽然造影剂在CT检查过程中可有可无,但使用造影剂时的病变反馈信息往往会变得更鲜明、对脏器以及周边器官检查甚至可以以1毫米的精度成像出来。将CT检查结果与X光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结果相结合起来分析时往往会对病情综合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CT检查对掌握癌症治疗(化学疗法以及放射疗法等)疗效也有着一定效果。

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反应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经过对电磁波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的检查方式。虽然MRI具有可使人体免受X射线伤害、可拍摄各类断层面的优点,但也有着易受到血液、消化道活动的干扰、导致成像质量低下的弊端。

超声波检查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复发) 都是一种可以检测癌症向壁外扩散以及肝脏转移的有效方法。

CT检查以及MRI检查的结果可以与X光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结果相结合、从而帮助对病情全方位判断。同时, 通过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判断癌治疗(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效果如何,并且根据该结果来决定今后的治疗方针。

当患有大肠癌时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波检查、胸腹部的CT检查以及MRI检查等方式对肺转移、肝脏转移、癌性腹膜炎、淋巴结转移、卵巢转移、骨转移进行检查。

大肠癌向肝脏转移的几率高,治疗时应多加注意。

image.png


PET检查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是利用癌细胞的糖分交换与普通细胞相比较为活跃这一特征,在向人体内注入带有正电子核素的药剂后,通过判断药剂的分布状态判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与将体内状况形态化的CT检查和MRI检查相比,PET检查则是利用药剂易聚集到糖分交换频繁的细胞这一原理,将细胞代谢状态形成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除此外,PET检查最大的特点在于仅检查一次即可完成对全身的癌症检查。

并非所有癌症都能被PET检查到。像一些不易集聚药剂的癌症,发生在消化道黏膜上的极早期癌症等相对都难以被发现。其次,由于药剂同时也有易向炎症部位聚集的特征,故在检查过程中也存在炎症部位与癌症部位不易被区分的情况。

通过PET检查易被发现的癌症主要为肺癌、食道癌、胰腺癌、大肠癌、乳癌。除此以外,一些靠以往的检查方式难以被发现的癌症、如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子宫癌,如也有望通过PET检查得以查处。而对于其他个别癌症,如胃癌、肾癌、尿道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胆道癌、白血病等,根据癌症所在部位的情况,效果也有不太理想的时候。

虽然自2002年起日本保险机构对部分疾病(※)的PET检查敞开了大门,但其他非指定疾病的检查费用依然需要由患者自己来承担,负担非常沉重。除此以外,生产药剂的设备以及摄影装置的设备等费用也非常高昂,故能够提供检查的医疗机构廖廖无几。 

※ 

部分疾患为:肺癌、乳癌、大肠癌、头颈部癌、胰腺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肝癌、原因不明癌、恶性黑素瘤、脑瘤、羊角疯、缺血性心脏病。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