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在日本,随着饮食文化的欧美化,大肠癌也随之有所增加。大肠癌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其中结肠癌相对增长比较快。当摄取动物性脂肪时,为有助于消化,其会分泌出大量胆汁酸。在消化脂肪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发癌物质的物体,因此大肠黏膜被认为是大肠癌的起源部位。

大肠与其它消化器官一样内部附有黏膜层,其下方分为四层。其中一种在大肠内产生被称为腺瘤的息肉型良性肿瘤有时也会在黏膜上产生。大多数的大肠癌被认为与该息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黏膜上的癌也分为平坦型和凹陷型,但无论哪一种其癌症起源至今仍是个谜。


占据部位

对大肠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时会将大肠分为7个部分、大肠壁分为5个部分。

最容易发生大肠癌的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大约占据了70%左右。直肠虽然在大肠里只占十分之一左右,但其癌起源却占据着整个大肠癌的约50%左右。其次则是长期储存大便的乙状直肠。

image.png


肉眼分类

通过X光检查、内镜检查等肉眼方式可将大肠癌分为以下0型~5型六种类型。

0型:表浅型、1型:隆起型、2型:局限溃疡型、3型:浸润溃疡型、4型:弥漫浸润型、5型:无法分类型

表浅型(0型)为早期癌症。表浅型还可分为像息肉一样鼓起的隆起型和相对较为平坦的表浅型的两种类型。隆起型是由良性肿瘤扩大演变而来。根据形状可分为有蒂性、亚蒂性、无蒂性三种类型。表浅型还可分为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属于表浅凹陷型的癌体积虽小但由于向黏膜下层浸润的速度较快,因此被视为一种恶性度较高的癌症。

image.png


除此以外,中晚期癌症还被分为肿块型、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弥漫浸润型。肿块型癌症是一种以隆起的方式逐渐扩大的癌症,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分起来相对要容易。局限溃疡型与浸润溃疡型则是以河堤状的癌细胞包围溃疡的方式出现并且逐渐扩大。在实践中一般把界限较为明显的称为局限型、界限不明确的被则称为浸润性。而中晚期大肠癌中有80%都属于局限溃疡型。

一般情况下癌症发展到中晚期时会开始向其他脏器转移,而与其相比大肠癌的扩散要相对缓慢很多。

image.png


根据浸润深度分类

大肠壁分别由黏膜、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浆膜层组成。

判断从肠管表面黏膜上产生的癌对肠壁各层组织浸润程度的标准被称为浸润深度。由于深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因此浸润深度对后续的治疗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癌症指的是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黏膜下层的癌症,而深于固有肌层以下的癌症则被称为中晚期癌。除此之外,仅侵犯黏膜内的被称为黏膜癌,侵犯在黏膜下层的则被称为黏膜下层浸润癌。

image.png


病理组织学分类

将切除下来的大肠癌切片放在显微镜上进行观察对比后,依照组织学的类型对其进行性质上的分类。

大肠癌一般被大致分腺癌扁平上皮癌、腺扁平上皮癌。而大部分的大肠癌都属于腺癌。腺癌还根据程度被分为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80~90%的大肠癌都属于高分化腺癌,而低分化腺癌、粘液癌则只占10%以下。

大多数大肠癌均为局限溃疡型(中央为溃疡状物体、四周被隆起癌所包围),其中多数为腺管形成较为明显的高分化腺癌。此癌症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而且手术成功率也比较高。


转移

癌症转移作为癌症的一种特征,其主要分为淋巴结转移血行性转移腹膜转移等几种类型。

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指癌细胞随着淋巴腺从产生部位转移到淋巴结后开始增殖的一种现象。由于癌细胞向淋巴结移动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切除癌病灶的同时,是否能够将周边的淋巴结切除干净,才是有效防止癌症复发的关键所在。

image.png


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是指游离于血液中的癌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漂流到其他脏器后进行繁殖的一种现象。至于如何判断被转移的脏器则主要根据血液的流向而定。

image.png


腹膜转移:
腹膜转移是指癌细胞散落在腹腔内的一种现象。即癌细胞漂浮在含有高蛋白的腹水中的一种状态。

image.png


大肠位于腹腔内部,随着癌症扩散大肠癌会逐渐变大并且发生腹膜转移。但是由于大肠癌容易发生肝脏转移,因此发现大肠癌时,还需时刻观察肝脏的情况。


症状

大肠癌的代表性症状是便血、排便异常(便秘、腹泻)、腹痛。

早期癌症大多是2厘米以下的小癌肿,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是在注意到肛门出血后进行检查或是在大肠癌筛查中发现癌症的。

患有进展期大肠癌时会出现以下症状,这些症状因癌肿的部位、大小而各不相同。


结肠

在盲肠癌及升结肠癌的情况下,肠道内径较大不易发生排便异常,且此处的粪便为液体状态,即便出血,到排便为止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肿瘤往往难以察觉。当被发现时可能肿瘤已经变大,出现腹部包块(腹部肿瘤),或因出血引起贫血,开始出现全身倦怠感,才意识到癌症的存在。在这样的状态下,内腔已因肿瘤而变窄,会出现腹部胀满感,或是因强烈地想要排出内容物而导致腹痛等症状。

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中,当内腔因肿瘤而变窄后,粪便难以通过,会出现便秘和间歇性腹泻等排便异常。有时还会发展为腹痛或肠梗阻(粪便和气体无法排出)等症状。由于此部位靠近肛门,所以癌症容易通过血便来发现。


直肠癌

直肠癌出血多由附着于粪便上的血液而被发现,相对而言其状态更接近于鲜血。当直肠内因肿瘤而变窄后,大便会变细,或是排便后仍有排便不尽感。这是由于粪便排出后肿瘤依然存在,才导致仍有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