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糜烂、食管溃疡)
食管炎是指食管粘膜出现炎症,产生肉眼可见的糜烂或溃疡的疾病。糜烂是指粘膜表面出现缺损,内窥镜下可见中心呈白苔状,其周围粘膜发红。有时伴有出血。而溃疡则是指粘膜缺损深入到黏膜下层后形成凹陷的状态。
食管炎中最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此外,还有由真菌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食管炎、由病毒引起的疱疹性食管炎、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因内服药长时间停留于食管内引起的药物性食管炎、因误服刺激性药物引起的腐蚀性食管炎等。
症状
初期会出现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展为中重度后,下咽时(吞咽时)会有刺痛感,还可能出现胸痛、吐血的现象。
此外,也有部分病例并无症状,而是通过检查等被发现。
病因
食管炎中最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其病因在于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胃酸、胆汁、胰液反流到食管内。
此外,该病还可能由结核杆菌等细菌、念珠菌等真菌(霉菌的一种)、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念珠菌感染导致的食管炎还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引起。
克罗恩病、白塞病等发病时偶见食管炎症状,诊断时须注意。
药物性食管炎因服药后饮水量不足或服药后立刻躺下导致药物停留在食管内而引起。
腐蚀性食管炎因误服刺激性较强的化学腐蚀物等引起。
检查
内窥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有无糜烂或溃疡、黏膜增厚或隆起。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直接确认食管炎的病因不同而呈现不同状态的患处外观。
此外,如怀疑病因为细菌或真菌,为确定病原菌,还可在内窥镜检查时取少量组织,对组织中的菌群进行培养检查等。
※大部分情况下,炎症部位外观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如变白(称为白苔)、变红或变褐等。
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详细说明参见本网站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页面。
食管念珠菌感染、疱疹性食管炎
药物疗法:
使用对病原菌或病毒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感染疱疹病毒或念珠菌等。通过保持均衡的饮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做好日常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性食管炎
药物疗法:
停服致病药物,服用粘膜保护剂。
腐蚀性食管炎
发病后多会立刻出现严重症状,需住院控制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