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肠套叠多发生于0~2岁婴幼儿,为小儿急诊常见疾病,但也有成人发生。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套入到后续肠管中,两者发生重叠的状态。幼儿多为发病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肠套叠症。成人则多为结肠癌等病变影响下的慢性肠套叠,需要对导致肠套叠症状的疾病施以治疗。套叠在一起的肠管出现坏死等重症时,可能引发腹膜炎或细菌感染,进而导致死亡。因此,应尽快加以处置。

image.png

肠管重叠


症状

肠套叠的3大典型症状为呕吐、腹痛、便血。但初诊时3个症状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有时,套叠在一起的肠管会在腹部表面形成肿块,触诊可及。幼儿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情绪不佳、哭闹、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表现。通过上述症状与表现,疑为肠套叠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原因

幼儿常见的特发性肠套叠,或为感冒等病毒感染导致肠壁淋巴组织增大或肠蠕动异常等原因所致。可诱发成人肠套叠的原因性疾病有小肠息肉、恶性淋巴瘤、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等。开腹手术后肠管蠕动亢进,也可能引发肠套叠。


检查

问诊与触诊:

询问有无反复出现时好时坏的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腹部触诊,确认有无腊肠样肿块。

超声波检查:
观察肠套叠部位及套叠形态。有时可见名为靶环征的弓形结构。此外,还需确认肠管有无血流信号。

灌肠造影X光检查:
使用造影剂,观察肠套叠部位及套叠形态。有时套叠部位可见蟹爪状阴影。

CT检查:
观察肠套叠发生部位。往往可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套入的肠管壁、肠管组织、形成套鞘部的远端肠管。同时,确认是否伴有肿瘤等疾病。

大肠镜检查:
如存在诱发肠套叠的原因性疾病,则观察其病变。


治疗

非手术整复:

即由肛门一侧注入空气或液体,使套叠在一起的肠管前端逐步复位。整复时,一般同时使用超声波或X光进行观察。有时也可使用肠镜进行整复。发病12小时以内,可选择非手术整复。非手术整复后,复发率较高,为10%。有报告显示,其中1/3病例会在整复后48小时以内复发。

手术整复:

即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对肠管的套叠施以整复,或去除导致肠套叠的原因性病变。对于无法采用非手术整复的病例或非手术整复不成功的病例,以及某些疾病诱发的肠套叠病例,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