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属于难治性疾病,被日本医疗费补助制度列为补助对象。从口腔到肛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均有可能发生,但好发于大肠和小肠。其特点为炎症和溃疡不具有连续性,而呈节段性或跳跃性。1932年纽约西奈山医院内科医生克罗恩博士及其团队首次公布这一疾病。发病人群多为15~29岁的年轻人,患者人数呈逐年増长趋势。
克罗恩病按病变部位分类
症状
症状因炎症及溃疡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肛门疼痛、肛瘘、发热等。上述症状时而稳定(缓解期),时而恶化(活动期),反复发作,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
原因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查明有无炎症(白细胞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有无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营养状态如何(血清白蛋白等)、有无一些炎症性肠病的标志物阳性(ANCA、ASCA等),以了解疾病缓解状态,尽早确认复发情况与并发症情况。同时,还便于评估疾病活动指数,选择治疗方法,检验治疗效果。
X光造影检查:
使用造影剂,以大肠至小肠部位为主,观察消化道整体,观察病变位置与扩散形态。
大肠内窥镜检查:
观察大肠~小肠(回肠末端)粘膜有无纵行溃疡、铺路石样变性、糜烂、不规则溃疡等克罗恩病特有病变,有无狭窄、瘘管,查明发病部位。还可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与细胞形态。
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
有时可观察到胃粘膜竹节样病变。
小肠内窥镜检查:
经胃部及大肠内窥镜检查、X光造影检查,未发现病变的,或疑为小肠病变的,或需要更精密检查的,可进行小肠内窥镜检查。如无肠梗阻症状,可选择胶囊内窥镜或气囊内窥镜。
磁共振弹性成像(MRE):
即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肠管造影检查。利用造影剂,同时观察大小肠内病变与肠管外病变。有时也用于观察有无狭窄、瘘管、脓肿、肛瘘等并发症,并确认其程度。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将疾病由活动期向缓解期诱导,然后保持缓解期状态。主要为缓解炎症的治疗手段。具体包括药物疗法、营养疗法等内科治疗手法与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单独选择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多种组合。
营养疗法:
去除日常饮食中容易造成肠负担的食物纤维与脂肪,或将蛋白质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后,补充营养成分。营养疗法以经鼻腔通入软管,将营养剂注入肠内的肠内营养疗法为主。也可采用经血管的全肠外营养方式。
药物疗法:
使用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抗TNF抗体)等药物,以控制炎症和免疫异常。
去除血细胞成分:
一种去除血液中的免疫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防止被激活的免疫细胞聚集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缓解炎症的作用。营养疗法与药物疗法无效时,可采用该疗法。
内窥镜下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 : EBD):
狭窄部位较少,无深层溃疡和瘘管并发的,可采用内窥镜下的球囊导管扩张术。
手术疗法:
并发肠梗阻、脓肿、穿孔、大量出血、癌症的病例,采用手术疗法。肠内出现严重狭窄或脓肿者,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部位。